12月11日,在2022年中国企业家杂志年会上,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以要确立人生意义和责任感、人是在劳动中进化为前提,得出了人没有退休概念的结论,呼吁人们“孜孜不倦地工作”。言论一出,立即引发了诸如“996是福报”“不愧是资本家”等群嘲。

观点受群嘲的背后必是不同观点的碰撞,而当大众看法一边倒时,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相关观点的提出存在漏洞且脱离群众。细观张朝阳观点的引出过程,他首先提出了人们要“确立人生意义和责任感”及“人是在劳动中进化”的论点。前者显然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确立自我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先是树立正确价值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后者则脱胎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了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其正确性毋庸置疑。然而,为何会引出受群嘲的结论?

关键便在概念代入之上。在张朝阳的论证逻辑中,显然将人生意义与劳动等同、将自我价值确立与认真工作等同。然而,结合当今社会现状,事实并非如此。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普遍学历水平较过去实现了较大飞跃,更有“本科生已不值钱”等传言流出,就业较难的问题也成为了大批毕业生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不少人来说,当下所从事的工作尚未达到为自身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依托的层次,而仅停留在作为解决自身温饱问题的工具的层面。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一些人为了温饱,被迫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甚至与自己梦想背道而驰的工作,只为赚钱、糊口。所谓工作,与梦想无关,更难以为其实现人生意义提供助力。因此,对于这部分人而言,“退休”实则是停止机械的、无意义的劳动的标志,或许亦是他们享受生活、追寻自我价值的开端。

反观张朝阳的观点,这是一种仅从自身条件经历出发,忽略社会基层现状、忽视大众心理的结论。以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公司的创始人的视角出发,工作是有意义的、令人向往的;可若站在一个流水线工人的角度,工作大多是无止境的重复,充满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枯燥。两者对于工作的定义并不统一,概念的错位换来对观点不同的解读,自然惹得笑料百出。因此,当“人没有退休概念”观点一出,在大众眼中便带上了些“何不食肉糜”的意味。无论初衷为何,其观点自然难以被人接受。

其实,正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句话一样,观点的提出亦需深入群众。若想提出被大众所接受、人们喜闻乐见的观点,企业家们在大获成功、拥有满腹经验以谈资时,也需时刻与仍在拼搏的人们谈谈,听听他们的遭遇与担忧,牢记不可脱离当下社会现状,放低姿态,真正理解大众心理,将自身经历与时代迫切相结合,方可提出贴合大众所思所想、受人们认可的观点。否则,即使打着“缓解就业者焦虑”的旗号,也只能换来初衷无人问津,观点广受嘲弄的场面。

最后编辑:2022年12月13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